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跟随岁月一起流逝的八类收藏品,你还记得吗?

2022-08-27 22:48:36 2586

摘要:一、邮票还记得二十多年前,我刚刚步入工作岗位,每到年底,预订明年邮票年册的时候,邮局里人头攒动,喜爱集邮的人们排起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队,望眼欲穿的期待着早日交钱,把明年的邮票年册拿到手。邮局柜台前,邮票、小型张、年册、首日封鳞次栉比,令人目不...

一、邮票

还记得二十多年前,我刚刚步入工作岗位,每到年底,预订明年邮票年册的时候,邮局里人头攒动,喜爱集邮的人们排起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队,望眼欲穿的期待着早日交钱,把明年的邮票年册拿到手。邮局柜台前,邮票、小型张、年册、首日封鳞次栉比,令人目不暇给。那种热闹的场景堪比过年。

邮局里排队购买邮品现在已成奇观

记得那时我怀揣着微薄的薪水却迷上了集邮,无论从赵涌邮票社邮购还是托关系找邮票公司购买紧俏的小型张,我都迷得如醉如痴。疯狂的结果是,文件柜里塞满了十几本集邮年册和十几包成封的小型张,还有一大批如《齐白石作品选》、徐悲鸿《奔马》、《牡丹亭》等珍贵的套票,每到周末拿起放大镜我总是看得如醉如痴,寝食俱废。

快乐的日子总是那样风驰电掣,随着手机、电话等现代通讯方式的飞速发展,书信往来成为一种奇葩,随之邮票开始淡出市场,集邮成为稀奇的场景,邮票更是被束之高阁。

除了春节的生肖邮票,扎堆抢购的时候太少了

几年前我到北京出发,顺路去了一趟当地最大的福尼特集邮市场,偌大的几层商场里人烟稀疏,许多店面都冷冷清清,数不清的邮品与钱币都在柜台内遭受着冷遇,回来的路上我的心凉透了,唉,这才几年,省吃俭用买的邮票几乎成了废纸,我真是昏了头。

再后来,为了生活,我处理了大部分邮品,只留了年册作为念想,每到阴雨天闲极无聊的时候拿着放大镜欣赏一番,回忆起当年傻二一般心急火燎的为了一套《咕咚》小本票与别人激烈的争执,只能发出一声讪笑,送与流年。

二、小人书

尽管小人书的收藏并没有花费我大量的资金,但它却曾经带给我最多的快乐,为我开启了知识的海洋,引导我走上了绘画的道路,让我了解了历史上很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,小人书功不可没。

童年最珍贵的记忆——街头小人书摊

那几年父亲在济南工作,每次长途跋涉回家一趟,总是从鼓鼓囊囊的提包里拿出花花绿绿的小人书,例如《西游记》《成语故事》等,我和两个弟弟立刻陷入昏天黑地的争夺之中,大家各自刻了一枚橡皮图章,互相盖上宣誓自己的主权,还准备了精美的箱子,把重要的小人书锁上才放心去睡。

这些小人书已经价值不菲,可惜都失散了

在收藏的巅峰时期,我曾经拥有两大木箱大约400多册小人书,每天沉浸在图画的海洋里什么美食都难以把我拉走。小学六年级时一次体育课,听说新华书店来了一套全本《三国演义》,我的眼里绿光都要冒火了,心急火燎回到家,编了一长串理由哀求父亲,手里攥着满是汗水的10元钱飞奔到书店,把一套装帧精美的“三国”请回家中,视若珍宝,多少个小伙伴来借我都藏入密室秘不示人,那是多大一笔财富啊!

一晃三十年过去了,某次搬家,在如山的物品中发现了一摞摞落满灰尘的小人书,我查了一下只剩四十多本,满怀狐疑的问母亲,我那几箱子小人书呢,就剩这么多了?妈妈才告诉我,乡下的表弟前年春节来玩,拿走给孩子们了,我捶胸顿足,后悔不迭,那是我十几年的珍藏啊!多么痛惜的损失啊!从此以后,无论小人书在收藏市场上成为新宠,还是精品《三国演义》连环画增值数千,我再也不提一句,因为说起来都是泪,想到处全是伤,清风明月,随它去吧。

三、杂志

随着我从小学步入中学,杂志取代了小人书成为我的最爱。夏冬两季,每逢订阅杂志的日子,总是我努力攒钱,精心谋划的选刊时间,第一批关注的是《少年文艺》《语文报》;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文学的热爱,我又迷上了《民间文学》和《读者》《小说选刊》,我最初的文学素养,也是从杂志里吸取的。杂志不同于文学名著,短小精悍的文章也能明白许多道理,没有大部头的严肃说教,娓娓道来,侃侃而谈,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知识。

记不得读过多少杂志,像快餐一样好吃不贵

杂志看得多了,憧憬走上文学之路的我还曾经跃跃欲试,摘抄了一大批编辑的邮箱、投稿地址,信心满满的写过一批文章发送过去,好像码字赚钱的时代马上就让我的文学梦成为现实。然而结果不言而喻,从石沉大海到大海捞针,那些邮件有去无回,甚至退稿信都难寻觅,我才知道“杂志都是蒙人的”,不要幻想编辑昏了头会欣赏你吧。

但是杂志毕竟不是名著,新报刊没来时翘首以盼,满心欢喜看过去束之高阁,等到书架上充斥着旧杂志的时候,它们距离废品收购站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。流年如沙漏般一去不返,我的那些曾经爱不释手的杂志却多数已经不知所踪,杳如黄鹤。最后留在书架上的,还是《三言》《二拍》《红楼梦》这些经典,现在才明白,快餐确实可口,但是缺乏营养。小米粥乏善可陈,危难时却能救命。

好像刹那间,街头巷尾的报刊亭都找寻不见,邮局里订阅报刊的柜台也门可罗雀,杂志热销的时代一去不返。人们的热情,都被手机、电视、游戏、网络这些新欢热宠笼罩其中,新媒体时代到来了,杂志好走不送。

四、磁带

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,随着港台流行歌曲风行大陆和录音机的大量普及,磁带成为年轻人必备的文化消费品。除此之外,家里的老年人颇多戏迷,戏曲和轻音乐的磁材也很畅销。记得那时我刚毕业两年,随着施工队去天津负责室内装修设计工作,那时我买了一台小型盒带录唱机,戴上耳机听歌真是一种享受。

在工作闲暇之余我去小海地市场闲逛,尽然在那里看到许多摊贩都摆满了各大流行歌星的磁带,许多都是小城市很难买到的稀罕货,如韩宝仪、邝美云、凤飞飞、赵传,真是让我大开眼界。尽管收入不高我还是“疯狂抢购”,花了小半个月工资。

我对流行音乐的粗略熟悉就得益于这些毫不起眼的磁带,第一次了解了摇滚乐、四大天王、甜歌皇后、情歌王子这些新名词。后来回到家乡,唱片音箱店是我最爱光顾的地方,家里专门买了橱柜满满当当摆了个不亦乐乎。录音机里整天都是“啊… 来来来来跳舞,脚步开始摇动,不管伊是谁”那些令人陶醉的闽南语歌曲。

磁带曾是我了解港台音乐的启蒙老师

然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,VDD、录放机、DVD、电视等新的娱乐媒介随着时代发展进入千家万户,磁带因为不易保存,播放多了容易卡带以及只闻其声、不见其人的天生劣势成为市场的弃儿。那个时候人们普遍没有收藏意识,许多珍贵的限量版、纪念版磁带就这样随着搬家、处理废品、卫生清扫流向了爪哇国去了。

然而,感谢磁带,让我爱上了音乐,陪伴我走过了杀猪刀一样的青春岁月,那些懵懂的无知的日子,歌声响起来,人生多精彩……

五、明信片

在我的求学时代,每年的教师节都是挑选明信片的日子,学生们怀着朴素的感情,雀跃欢呼着去小城东面的批发街,那里有数百种明信片可供大家挑选。

明信片只寄给两种朋友:好朋友和女朋友

商家很会做生意,那些专为为教师节题材的明信片装帧精美,图案清新,一张张都让大家爱不释手。孩子们在明信片背面写上自己对老师的祝福话语,或者画上几朵鲜艳的花束表达自己的虔诚,感觉这样的庆祝环节真的太珍贵了。

等我迷上了集邮,才知道明信片有明确的分类,许多商家印刷的明信片寄信可以,却没有任何收藏价值。只有那些带着正规编码或成套的明信片才是宝贝,于是喜爱绘画的我又迷上了明信片收藏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类似祖国风光系列、《梅兰芳》等珍品都被我收入囊中,这着祖国风光的绮丽山河,欣赏着京剧大师的经典剧照,感觉明信片真是方寸不大,包容万千啊。

曾经明信片还能兑奖,是不是福利彩票的雏形

由于明信片没有面值,更没有正规的流通渠道,它的变现能力甚至不如邮票,于是这种小众收藏品的市场越来越狭窄,明信片逐渐在人们的记忆力逐渐淡化,直至消失。又到了教师节的日子,我很好奇地问女儿,你给尊敬的老师们也寄发明信片吗?女儿神秘的粲然一笑:“那是哪年的老皇历了,现在都发微信了,我的老爸!”

某日翻出中学时候的同学纪念册,偶然在夹层里发现了初恋女友从济南寄给我的一张明信片,看着那娟秀的字迹和真挚的激励话语,我多年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,如今天各一方都已娶妻生子,组建家庭,这张小小的明信片曾经带给我多少快乐与希望啊。别了,那清纯如水的中学情谊,如风飘逝。

六、影碟

从爱好上来说,我也许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人,从童年的连环画、中学的杂志、上班后的磁带,再到结婚后对影碟的痴迷,热火一样的青春好像永远都那么活力无限。当然这一切要得益于城市里无处不在的音像店和影碟商店,各种各样的电影、演唱会、CD唱片、DVD蓝光影碟应有尽有。

人们对港台电影的了解要感谢这些碟片

港台影星我最爱周润发、成龙和周星驰,于是无论是不是正版,抢购一张先睹为快,正是这些珍贵的碟片是我欣赏到构思精巧、影星闪耀的香港警匪和功夫、喜剧等多个门类的艺术形式,大开眼界。家里的DVD影碟机整天忙个不停,每到阴雨连绵的日子或者雪花飞舞的隆冬,窝在家里和老婆欣赏小马哥笑傲江湖的传奇,何尝不是一种享受。

那些正版DVD电影和碟片包装精美,为了方便,我买了几套厚厚的影碟收纳包,把影碟塞得满满登登,翻阅起来十分方便,回忆起来,那是多么奢侈的“烧钱”岁月啊!毕竟正版影碟价格不菲,每月几百元的花费平时不显山漏水,年底一汇总经常傻眼,为了这些和妇联领导经常产生内部冲突,到了气头上我的影碟总是容易受伤的倒霉蛋。

一气之下我关上了继续购买的闸门,埋头去研读古典小说了,剩下的一批精品影碟藏到储藏室里再也不敢招摇示众。我偷偷地想,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,哪天追得不紧了我再慢慢欣赏。

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一批下载软件风行网络,如迅雷、风行、BT种子等等,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电影资源都能下载,保存在电脑上想看就看。影碟一夜之间被打入冷宫,成为失宠的妃嫔。又过了几年,电脑上甚至取消了DVD光驱,影碟回家的路都堵死了。

那些DVD大碟曾让我如醉如痴

每当我翻着桌上厚厚一本演唱会和港台电影的影碟时,都想起当年录像厅里与伙伴们血脉贲张的欣赏港台电影的激情岁月,《鹰爪铁布衫》《萧十一郎》,那些武林高手的对决多么经典,扣人心弦;那些阴雨天窝在音像店里翻找欧美大片的日子多么潇洒悠闲。

现在人到中年整天为了生计奔忙,整天累得昏天黑地,当我想看影碟的时候,我也没时间,心里面好烦,原来最幸福的,就是回不去的当年……

七、电话卡

与邮票容易破坏品相,只能深藏闺中不同,电话卡由于制作材质不同,易于保存,同时由于手机的畅销,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收藏品。电话卡与银行卡好像一对孪生姊妹,外形相似,材质相近,尺寸基本一样,图案甚至比银行卡精美,因此广受藏家好评。

电话卡的精美设计让人爱不释手

许多电话卡都是电信部门发行,邀请名家设计,而且带有面值,其艺术价值个人认为仅次于邮票,但是又比邮票容易普及,这也算是天生的优势。但是收藏电话卡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,很多稀有的电话卡品种本地根本看不到,只能网购或找藏家交换。对于我们这种一没资金,二没渠道的拥趸,只能通过电话卡图册饱饱眼福了。

与集邮同样道理,成套的电话卡更有收藏价值,题材也很重要,类似“四大名著”、“历史人物”“名胜古迹”、“文物藏品”等图案的电话卡最受藏家欢迎。同时,电话卡没有国界,世界各国各种图案的电话卡令人炫目,我们只能选择一个专项进行有目的的收藏。

支付宝、微信等电子支付的流行,使得手机充值不再依靠电话卡这一渠道,许多通讯公司的柜台里也找不到精美的电话卡出售了,正因如此,存世的电话卡显得更为珍贵。据报道说,电话卡已经成为邮票、钱币以外的第三大收藏品,好后悔当年没有多买一些压箱底了。

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个规律,它他在你身边司空见惯的时候,你绝对不会珍惜,然而时过境迁,有一天它飘上云层,你望尘莫及的时候,才会后悔当年为什么没有好好珍惜。小小一张电话卡也是同理,恰如我换过很多手机,只有现在还在用,淘汰的去哪儿了?天知道

八、挂历

不记得从哪年开始,挂历取代了那些张贴在墙上的年历宣传画,挂在一家家客厅里。挂历印刷精美,装帧考究,题材丰富,价格普通家庭都能接受,因此成为普通人家的重要装饰并不奇怪。我因为自幼喜爱绘画,总是撺掇父亲去新华书店购买那些名家绘画题材的挂历,既能用来艺术欣赏,查看日历也很方便。

挂历曾经是家家户户客厅的主角之一

那些年挂历也成了明星们暗中较劲的战场,例如电视剧《红楼梦》《西游记》的热播,林黛玉等美女形象都上过挂历,其他的风景名胜、牡丹仙子、古典美女等形象都是挂历上的常客,还有很多商家把自己的产品印上挂历进行宣传,这让挂历与广告结缘,渐渐失去了原来的韵味。

买套挂历回家,曾是过年重要的一道流程

又过了几年,一些超市或邮局为了招揽顾客,开始免费给购物者赠送挂历,尽管图案并非大家所爱,但是贪便宜的习惯还是让大爷大妈们乐此不疲,把一套套印刷精美的挂历带回家。正因如此,挂历高高在上的地位被扯到地上,变成了一张张学生们包书皮的必备品,以这种惨淡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,恐怕挂历也没想到。

随着石英钟和电子万年历的兴起,即使家庭主妇们也觉得挂历在客厅里显得十分寒酸和格格不入,挂历不仅没有变成收藏品,甚至很多孩子都没有听说过它的存在,也算是一大奇闻。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
相关推荐
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